与魏、齐等国的法类似,来投奔的士人们可在泮自由,听泮中的先生讲学,于燕国国政可不治而论,有意仕于燕的可通过学官去见司勋,司勋考校筛选后将之推荐给太傅俞嬴,俞嬴见过,择其优者荐给燕侯——有名望的大贤自然不在此列,那是需要去拜会求请的。
前些时日相燕杵回燕都祭祀时,俞嬴接了一些他的事,如今已还回去——哪怕如今与老叟和睦得很,但权责该分明还是要分明。相治,统帅卿大夫,俞嬴则主改制革新。自然,中间有不少叉之,需要两人协同办理。老叟倔,但人品不错,又真心希望燕国好,一旦放成见,其实颇好相。
与齐国泮不同,燕国泮外面地方宽大,故而只需修葺扩建,不必择址新造,修起来要比稷学快得多,很快就要完成了。完这事,大司空及其手众官吏正可腾手来,全力修河治。
俞嬴主的事中就包括招贤纳士。燕国发布招贤令几个月了,虽暂时还没有前两年临淄的盛况,但渐渐也有燕国外的贤者士人前来。
燕国革新变法无疑是晚的,俞嬴希望它不是被掐死在半路上的。
土地赋税改制、鼓励耕织,充实仓廪;定合于燕国、合于时世的法经;招募贤才,整顿吏治,撬动一潭死似的世卿世禄;奖励军功,整治军务;还有修河治、教化黎民、推行郡县……事几乎多得数不过来。
这阵,学中渐渐闹起来。土不同,民风不同,燕国边鄙之国,地近胡戎,燕人慷慨,桀骜难制,多游侠之士。燕国虽为召公封地,是如今所余不多的周姬姓国,卿大夫们于诗书礼仪上却没那么看重,故而学冷落,就学的世家不多。学中像这般人来人往,大概是礼崩乐坏后几百年没有过的事了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一章继续阅读!)
当前最要的就是了一半的土地赋税改制。策事拚命,相地推得颇快。再招纳一些贤才帮他,等将燕南主要的地方完成,就该公布新的土地赋税之制了,到时候恐怕还会有像塌桥暗杀之类的事……
俞嬴告诉自己,不能急,先捡着最要的。把前面的走踏实了,后面的才不会崩塌。有些事或许自己毕生都没有时机或是不成,但能为后来人铺铺路垫垫脚也是好的。
俞嬴想起齐国治。齐的治因战被迫中断,这阵估计田向又重新持了起来。当今列国有大有小,有有弱,看起来势各不相同,但细究就能看,痼疾是差不多的,故而改制革新的路数也很相似——只是有的早些,有的晚些,有的成得多,有的成得少,有的一事无成,被掐死在了半路上。